AI 浏览器与 AI Agent:入口之争与行业变革

笔记哥 / 04-29 / 39点赞 / 0评论 / 948阅读
> 提供**AI咨询**+**AI项目陪跑**服务,有需要回复1 大模型一直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:**系统的知识是过时的,他们难以跟进最新的信息**。 基于这个原因,ChatGPT以及DeepSeek都提出了**联网功能**,只不过效果嘛绝不可能太好(**绝不会有用会从CSDN搜寻程序员要的答案**): ![](https://cdn.res.knowhub.vip/c/2505/06/662d3c92.png?G0sAAGRwXkwTW6SOUgmqWEv5vvNahFId8YUzrOojwy%2f%2bNz6ICoEVwolw55QGSRIBOOES6BgwUMEoQqSJ0jB4VgY%3d) AI应用团队的话,一般会使用爬虫到各个**目标网站**整理信息,提前存入到知识库,以保证AI应用的先进性,只不过这在特定领域是适用的,**如果是泛问题,知识库没有信息的话,模型依旧会胡说八道。** 在这个基础上,事实上各个AI应用团队对AI浏览器是有诉求的,于是就有很多公司在做相关功能: 1. 2023年:Opera推出Aria,内置AI助手,支持网页内容摘要和实时回答; 2. 2024年:微软Edge推出Copilot,嵌入生成式AI,提升生产力; 3. 2025年:Brave推出Leo,支持网页自动摘要和多功能助手; 其实,RAG的本质和搜索引擎是很类似的,也可以将AI浏览器理解为一个MCP应用,提供给AI产品调用即可。 > > > PS:抛开浏览器提供接口给我使用这个点,我其实已经想不到太多浏览器的生存空间了, > > > 我只有在不想看AI回答的情况下,才会去用搜索,而且一定不是浏览器搜索... > 以上是AI浏览器诞生的一些背景,以及我的一些认识,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的了解其中一些表现不俗的AI浏览器。 ## 从Arc到Dia The Browser Company 成立于2019年,融资1个多亿,估值5.5亿美金。 其核心产品是Arc,一款被极客喜爱的浏览器,被认为远超Chrome的用户体验。 而在24年完成5000万美金融资后,其毅然决然的放弃了Arc的研发投入,开始转向为**全新的AI浏览器研发**。 同年,Dia浏览器发布,这也是现在被认为非常优秀的**AI浏览器**: ![](https://cdn.res.knowhub.vip/c/2505/06/b6acce9b.png?G0sAAGRwXkwTWyPOUgmqWEv9vuu1COU20wtX3C0khl%2f8b3oQFQIrFHOgOJsMHMEZ8MgNMMlIQKUhWLosPOHw2gU%3d) **AI不会以一个应用或者一个按钮的形式存在,它将是一个全新的环境——建立在网页浏览器之上的。** 这句话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:AI将不再是我们如今所见的简单工具,而是将彻底重塑我们与技术互动的方式,成为一个无处不在、深度融合的全新生态。 在使用之前,浏览器会搜集很多个人倾向性信息: ![](https://cdn.res.knowhub.vip/c/2505/06/9913678d.png?G0sAAGRwXkwTWyPOUgmqWEv9vuu1COU20wtX3C0khl%2f8b3oQFQIrhInSLOkADFEEcGcI0Il7IAiJOWGlVFbw2gU%3d) 我猜测,他会根据用户的喜好,返回最合适的信息。 > > > **只不过使用下来,不知道是不是错觉,感觉跟Manus想要达到的体验很类似...** > 这其实都还是在走OpenAI的L3路径: **L1级别(聊天机器人)。**AI系统能够进行基本的对话和交流,显示出对自然语言的基本理解能力,并能对各种提示和问题作出响应。 **L2:推理者(Reasoners)。**AI系统能够以人类专家的熟练程度解决复杂问题,标志着其从单纯模仿人类行为升级到展现真实的智能水平。这些AI不仅擅长对话,更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,其推理和决策能力已接近人类水平。 **L3:智能体(Agents)。**AI系统能够承担复杂的任务、作出决策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,并在无须持续人类监督的情况下自主行动。这一阶段的AI不仅具备推理能力,更能自主执行各类复杂的操作任务。 **与其说他是浏览器,不如说他是智能体...** ## AI需要浏览器 事实上,AI需要的不是浏览器,AI需要的是**最新的知识库**,并且真人使用的浏览器与AI想要的浏览器非常不一样。 比如Manus团队之前就想打造一款适应于AI的浏览器,以便AI产品的体验更好,最终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,这里以我的理解来说的话,与其说做了一个AI浏览器,倒不如说做了一个适应于AI使用的知识库。 **综上,事实上我们是不需要AI浏览器的,我们只需要AI Agent,是AI Agent需要一个适应于他的浏览器(更确切的说是知识库),比如browser-use、Nova Act SDK。** 只不过,**浏览器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**,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入口,入口代表着流量,流量意味着争夺,所以**很多公司都在开始布局AI浏览器,其本质其实在争夺下一个Agent入口**... 事实上,从The Browser Company宣布放弃旗舰产品Arc、转投Dia研发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:**浏览器已不再是单纯的网页容器,而正在经历从"工具"到"智能体"的跃迁。** 当AI出现那一刻,就宣布了传统浏览器的死亡,因为三大核心交互正在变化: 1. **信息获取方式:**从"用户主动搜索"转向"Agent预判需求"; 2. **交互界面:**从"URL+网页"转向"多模态对话空间"; 3. **底层架构:**从"页面渲染引擎"转向"实时数据处理器"; 微软Edge Copilot的代码自动补全功能已展示这种转变:当开发者输入注释时,AI直接调用GitHub最新代码库生成解决方案,整个过程无需打开任何技术文档网站... ## 入口之争 随着AI Agent的崛起,科技巨头纷纷布局,争夺下一代用户“入口”。现在有两类玩家: ### 传统玩家 对于已有入口占领者,会发挥好本来优势: 1. 微软:将Copilot深度植入Windows内核,实现系统级Agent调用; 2. 谷歌:通过Gemini重构Chrome,搜索结果直接呈现动态生成的3D模型演示; 3. 苹果:Siri升级为Proactive Agent,可跨设备预测用户行为轨迹; ### 新秀玩家 与此同时,各种新兴势力也在冲击这一领域: 1. Dia浏览器:通过实时屏幕语义分析,在用户点击前预加载所需信息; 2. Manus智能体:首创"认知沙盒"技术,可并行运行多个Agent处理复杂任务; 3. Nova Act SDK:提供跨平台Agent运行时,打破浏览器与本地应用的界限;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扩展AI Agent的能力,推动用户体验的提升,争夺用户的核心“入口”,**这个行为不再局限于操作界面,而是进入了工作流、决策支持和深度集成的层面。** 具体到行业应用,AI Agent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传统的用户体验。 例如,在医疗行业,AI Agent能够分析患者的病史、症状,并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提出精准的治疗建议。 在教育领域,AI Agent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提高成绩,在金融行业,AI Agent可以帮助金融顾问根据实时数据做出投资决策。 在这些应用中,AI Agent的存在不再是“工具”,而是用户的“合伙人”。用户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,而是通过AI Agent主动获取、分析和执行任务,这使得用户体验变得更加智能化、动态化。